聚焦两会--能源电力专题


张利文委员的提案直指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中的核心痛点——产业链绿色化转型滞后,精准呼应了“双碳”目标下的产业升级需求。提案通过构建覆盖“研发-生产-应用-回收”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体系,将有效破解新能源产业面临的三大困局:一是锂、钴等关键金属的资源约束与价格波动;二是光伏板、动力电池等退役产品的环境污染风险;三是产业附加值低导致的国际竞争力不足。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薛济萍认为,我国氢能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氢能的标准体系建设尚不健全,从而引发市场信心不足。薛济萍建议,一是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并出台衔接政策,如延续或优化“以奖代补”政策,以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对源头制氢进行适当补贴。三是加大对氢能领域的科技投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智库点评:薛济萍委员提出的3方面建议,对加强培育处于产业初期的氢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奖励于2025年年底即将期满,届时延续或优化现有“以奖代补”政策、调整奖励标准和条件,可鼓励更多城市和企业参与到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中。其次,影响绿氢成本高的因素主要为电价和生产设备,现阶段政府若针对性出台补贴政策,重点向制氢端倾斜,将成为降低绿氢生产成本的关键。最后,我国在燃料电池的寿命和功率密度,储氢瓶国产化,液氢装备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一定差距,需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创新组织模式,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氢能领域“卡脖子”技术及装备的突破与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江汉石油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聂晓炜认为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储量丰富的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地热产业蓬勃发展,但仍一些困难。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地热能开发权证管理,推动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
云能智库点评:目前,虽然多数省份因地制宜出台了地热矿业管理办法和取水权证管理办法,但仍有部分省份在政策制定和办事流程上存在空白,此外,在地热资源税及矿业权出让收益等方面也仍有提升空间。将采矿证、取水证、备案管理、专项补贴等纳入管理办法,通过“一站式管理”等方式,优化、简化前期审批,加强过程监管。参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支持政策,力争在供暖、发电等领域形成地热能专项补贴政策,多措并举提升地热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从而推进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