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山东省电能替代促进会

聚焦两会--能源电力专题

2025-03-060
01

曾毓群:完善新型储能市场参与机制、建立新型储能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新型储能市场化应用水平和安全检查制度。
曾毓群指出,当前我国新型储能虽装机规模增长显著,但市场机制仍不完善,存在调用率低、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具体表现为电价浮动受限、辅助服务费用分摊不畅、容量电价细则缺失及安全隐患。为此,曾毓群建议:一是完善市场化机制,明确储能市场主体地位,健全容量电价机制,探索储能配额制,同时鼓励共享储能、云储能等新模式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二是强化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新型储能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制定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明确安全检查内容、频次和责任主体,加强安全技术研发和应急机制建设。
智库点评:曾毓群委员的提案直击我国新型储能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阶段。目前配置储能不再作为新能源新建项目的前置条件,但我国电力市场峰谷价差普遍不足20%,且容量电价细则缺失、辅助服务费用仍由发电侧单边承担,全国多个共享储能试点项目因容量租赁率过低而亏损,储能经济激励不足,市场参与积极性受挫。安全监管方面,我国储能安全标准经过多次升级,事故率已就2021年下降超70%,但仍存在监管与消防部门未能形成穿透协同的问题,唯有市场激励与安全约束协同进化,方能实现储能向“价值驱动”的历史性跨越。
Image
02

张利文:推动新能源产业绿色闭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环境健康和安全部专家张利文提出聚焦光伏产业的“寿命评估”。因为调研发现,随着光伏生产技术的快速迭代,新型组件发电效率持续攀升,许多老旧光伏电站组件更换需求迫切,但由于缺乏权威的判废标准、没有可依据的专项管理办法,光伏电站业主陷入“想换不敢换”的行业困境。此次提案,瞄准新能源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聚焦全生命周期管理痛点精准施策。未来,将推动构建涵盖“回收—再生—再利用”全链条管理规范,同步推进千亿级光伏产业实现绿色闭环。
智库点评:张利文2024年在全国两会提出的《关于分类深入推进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提案》,有效推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以及《退役光伏组件梯次利用通用规范》等标准逐步完善。

张利文委员的提案直指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中的核心痛点——产业链绿色化转型滞后,精准呼应了“双碳”目标下的产业升级需求。提案通过构建覆盖“研发-生产-应用-回收”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体系,将有效破解新能源产业面临的三大困局:一是锂、钴等关键金属的资源约束与价格波动;二是光伏板、动力电池等退役产品的环境污染风险;三是产业附加值低导致的国际竞争力不足。

Image
03

宋西全:完善锂电池国家标准,构建锂电池安全规范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西全,提出要加快推动电池材料升级,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助力新能源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针对新能源汽车火灾事件频发问题,宋西全建议,要完善锂电池国家标准,构建锂电池安全规范体系,推出电池行业科技创新专项项目及财政补贴政策,支撑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
智库点评:我国锂电池行业存在“高端产能过剩、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的结构性矛盾‌,宋西全代表提出构建锂电池安全规范体系,一是能够助推破解我国锂电池行业“低质竞争”局面,用统一安全标准可淘汰低端重复产能,倒逼企业聚焦高安全性材料研发(如固态电解质),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竞争。二是能够推动中国锂电池出口与国际安全认证接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同时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此外,我国现有锂电池国家标准更关注电池包级别的整体安全,却对电芯层面的材料革新留有空白,宋西全代表推出“科技创新专项项目及财政补贴政策”的提法,实质上是在呼吁建立基础材料研发与终端产品认证的联动机制,同时呼吁锂电池产业补贴导向从产能扩张转向安全技术研发
Image
     04

薛济萍:优化“以奖代补”政策,促进氢能产业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薛济萍认为,我国氢能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氢能的标准体系建设尚不健全,从而引发市场信心不足。薛济萍建议,一是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并出台衔接政策,如延续或优化“以奖代补”政策,以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二是源头制氢进行适当补贴三是加大对氢能领域的科技投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智库点评:薛济萍委员提出的3方面建议,对加强培育处于产业初期的氢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奖励于2025年年底即将期满,届时延续或优化现有“以奖代补”政策、调整奖励标准和条件,可鼓励更多城市和企业参与到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中。其次,影响绿氢成本高的因素主要为电价和生产设备,现阶段政府若针对性出台补贴政策,重点向制氢端倾斜,将成为降低绿氢生产成本的关键。最后,我国在燃料电池的寿命和功率密度,储氢瓶国产化,液氢装备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一定差距,需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创新组织模式,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氢能领域“卡脖子”技术及装备的突破与应用。

Image
     05

聂晓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地热能开发权证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江汉石油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聂晓炜认为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储量丰富的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地热产业蓬勃发展,但仍一些困难。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地热能开发权证管理,推动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

云能智库点评:目前,虽然多数省份因地制宜出台了地热矿业管理办法和取水权证管理办法,但仍有部分省份在政策制定和办事流程上存在空白,此外,在地热资源税及矿业权出让收益等方面也仍有提升空间。将采矿证、取水证、备案管理、专项补贴等纳入管理办法,通过“一站式管理”等方式,优化、简化前期审批,加强过程监管。参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支持政策,力争在供暖、发电等领域形成地热能专项补贴政策,多措并举提升地热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从而推进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2025山东省电能替代促进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21989号济南网站建设:zl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