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第一原则:坚持安全供电,增强保障能力
原文如下:坚持安全供电,增强保障能力。将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作为首要任务,适度超前规划建设配电网,持续优化网架结构,保持合理供电裕度,缩小城乡供电差距。适当提高设防标准,协同提升重要用户应急保障水平,夯实本质安全基础。
【解读理解】
第一点:坚持安全供电:这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思想,强调了电力供应过程中安全性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社会,电力供应的安全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的正常运转。
第二点:增强保障能力:在坚持安全供电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提升电力供应的保障能力。这包括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点:将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作为首要任务:这进一步明确了电力供应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意味着在电力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以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为核心。
第四点:适度超前规划建设配电网:为了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适度超前地进行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这意味着在规划阶段就需要考虑到未来电力需求的增长,确保配电网能够满足未来的电力需求。
第五点:持续优化网架结构:除了超前规划外,还需要持续优化配电网的网架结构。这包括优化电网的布局、提高电网的传输能力等,以确保电网的高效运行。
第六点:保持合理供电裕度: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或者电力需求的波动,需要保持一定的供电裕度。这意味着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电网需要具备一定的备用容量,以应对可能的电力需求增长或者突发事件。
第七点:缩小城乡供电差距:这句话还提到了要缩小城乡之间的供电差距。这意味着在电力供应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农村地区的发展,确保农村地区也能够享受到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第八点:适当提高设防标准:为了应对可能的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需要适当提高电力系统的设防标准。这包括提高电网的抗震能力、防风能力等,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电力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第九点:协同提升重要用户应急保障水平:对于一些重要的用户,如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他们的电力供应需求更加特殊和重要。因此,需要协同提升这些重要用户的应急保障水平,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他们的电力供应能够得到优先保障。
第十点:夯实本质安全基础:最后,这句话强调了要夯实电力系统的本质安全基础。这包括加强电力系统的技术研发、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等,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能产生的项目方向分析】
【智能配电网监控系统】:
利用IOT采集技术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控,收集设备的运行状态、电量数据、环境参数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配电网的预测性维护、故障预警和智能调度。结合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对配电网的设备和环境进行视觉检查,自动识别异常和故障,提高监控效率和准确性。(下图是2021年在湖北做的梨园配电房,放在现在也是升级亮点建设,当时如果用数字孪生那将是国网亮点了,抬杠的先去了解去现场看看啊)。
【用户侧能源管理系统】:
针对重要用户,结合IOT采集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用户侧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用户的用电情况,分析用电模式,提供节能建议和用电优化方案。同时,结合应急保障需求,提前预警并快速响应潜在的用电风险,提升用户侧的应急保障水平。
【城乡配电网均衡发展项目】:(主要是裕度分析调解方面)
针对城乡供电差距问题,可以规划城乡配电网均衡发展项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评估城乡配电网的现状和潜力,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通过适度超前规划建设配电网,优化网架结构,提高供电裕度,逐步缩小城乡供电差距。
【电网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项目】:
结合IOT采集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电网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系统。实时监测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的维护需求和故障风险,实现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精准维修,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基于机器视觉识别的电网故障巡检项目】:
利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开发电网故障巡检系统。通过无人机或巡检机器人搭载高清摄像头,对电网设备进行视觉检查,自动识别设备表面的缺陷、异物等异常情况,并生成巡检报告。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巡检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故障预警和优化建议,提高巡检效率和准确性。(结合数字孪生+IOT和视频实时接入)。
【电力负荷预测与需求响应管理项目】: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电网的负荷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了解电力需求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合需求响应管理策略,引导用户在高峰时段减少用电负荷,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通过IOT采集技术实时收集用户的用电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电建议和激励措施,促进电力供需平衡。
第二原则:坚持绿色发展,助力低碳转型
原文如下:坚持绿色发展,助力低碳转型。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强化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切实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发展需要,全力支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发展,全面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解读理解】
第一点:坚持绿色发展,助力低碳转型:这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思想,强调了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低碳转型的重要性。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对于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点: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需要加快配电网的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这包括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优化配电网的布局和结构、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等,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三点:强化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源网荷储分别指的是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这四个环节需要协同发展,才能实现电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运行。强化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和应用,推动电力系统的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第四点:切实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发展需要:分布式新能源是指分散在用户端的新能源发电设施,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这些新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的特点,是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切实满足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需要,可以推动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促进电力系统的绿色化和低碳化。
第五点:全力支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电动汽车是绿色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充电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保障。全力支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可以推动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促进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第六点:积极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发展:储能技术是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电力系统平衡和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积极推动新型储能的多元发展,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稳定性,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和应用,推动电力系统的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第七点:全面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这是整个句子的目标,也是各项措施的最终目的。通过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强化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发展需要、支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能产生的项目方向分析】
【智慧配电网建设项目】:(硬件方向)
利用IOT采集技术,实现配电网各环节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包括设备状态、电量数据、环境参数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配电网的优化调度和故障预警。结合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对配电网进行智能巡检,自动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故障点,提高配电网的运维效率和可靠性。
【源网荷储协同优化项目】:(2019-2023,更多的是试点孪生或伪3D,真正的孪生不并没有大规模应用)
针对源(发电)、网(输配电)、荷(电力负荷)、储(储能设施)四个环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各环节之间的协同优化。通过实时分析电力供需情况,优化发电侧的出力、调整输配电网络的运行方式、引导负荷侧的用户调整用电行为、优化储能设施的充放电策略,实现电力系统的平衡运行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分布式新能源接入与管理项目】: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快速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接入和管理项目。利用IOT采集技术,实现对分布式新能源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能源出力进行预测和分析,为电网调度提供决策支持。同时,结合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对新能源设备的安装和运行进行智能巡检,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对电车的增长,未来充电桩相关的项目定然增长迅猛)。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结合电网行业业务,可以规划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IOT采集技术,实现充电桩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和分布特点,优化充电桩的布局和配置。同时,结合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对充电桩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巡检,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新型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
积极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多元发展,结合电网行业业务,可以开展新型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不同储能技术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场景,为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同时,结合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对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和预警,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下图是2023年6月,在南网做的储能平台,且是省级试点,也是方向性的风向标)
【绿色能源互联网平台项目】:(这个和负荷聚合商有点重合,但是也不失为一个思路)
建立绿色能源互联网平台,整合电网、新能源、储能、负荷等资源信息,实现能源数据的共享和交易。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能源市场的供需情况和价格走势,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能源服务方案。同时,利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对能源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和预警,提高能源设备的运维效率和可靠性。
第三原则:坚持统筹衔接,强化规划引领
原文如下:坚持统筹衔接,强化规划引领。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加强配电网规划与国家发展战略、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在编制、实施过程中的衔接互动。深化多部门联动协作,实现源网荷储资源的科学有序配置。
【解读理解】
坚持统筹衔接:这意味着在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配电网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城乡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通过统筹衔接,可以确保配电网的建设与国家的整体发展目标和方向保持一致,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强化规划引领:规划是配电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强化规划引领意味着在配电网的规划阶段就需要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后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确保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
牢固树立系统思维:系统思维强调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避免片面和短视。在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需要树立系统思维,综合考虑配电网与整个能源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等的相互关系和影响。通过系统思维,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配电网的发展需求和挑战,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加强配电网规划与国家发展战略、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互动:这意味着在配电网的规划过程中,需要与国家发展战略、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进行紧密衔接和互动,确保配电网的发展与国家的整体发展目标和方向保持一致。通过与这些规划的衔接互动,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配电网的发展需求和方向,确保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发展战略。
深化多部门联动协作:配电网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如能源、规划、建设、环保等。为了实现源网荷储资源的科学有序配置,需要深化多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形成合力。通过多部门联动协作,可以更加有效地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确保配电网的建设和管理得到有力支持和保障。
【可能产生的项目方向分析】
【配电网规划优化项目】: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配电网的历史运行数据、负荷增长趋势、新能源接入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为配电网规划提供决策支持。通过规划优化,确保配电网与国家发展战略、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满足未来电力需求。
【配电网智能监控与运维项目】:
结合IOT采集技术,实现对配电网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包括设备状态、电量数据、环境参数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和故障预警,提高配电网的运维效率和可靠性。结合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对配电网进行智能巡检,自动识别异常和故障,降低人工巡检成本。
【配电网需求侧管理与响应项目】: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和负荷特性,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电建议和节能措施。通过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在高峰时段减少用电负荷,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同时,建立需求响应机制,激励用户在特定时段调整用电行为,平衡电网负荷。
【配电网新能源接入与消纳项目】: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配电网需要相应的新能源接入与消纳项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新能源出力情况,优化配电网的调度策略,确保新能源的充分消纳。同时,利用IOT采集技术和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实现新能源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巡检,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原则:坚持科学管理,促进提质增效
原文如下:坚持科学管理,促进提质增效。建立健全配电网科学发展机制,强化全过程管理。创新配电网运营管理模式,提升标准化水平,推进先进科技研发和应用,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配电网质量和效益。
【解读理解】
坚持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提升配电网质量和效益的基础。这意味着在配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中,都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坚持科学管理还意味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配电网的运行安全、稳定和高效。
促进提质增效:提质增效是配电网发展的核心目标。通过提升配电网的质量,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提高配电网的运营效率,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配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建立健全配电网科学发展机制:为了实现配电网的科学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这包括完善规划机制、建设机制、运营机制等,确保配电网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些机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配电网发展的需要。
强化全过程管理:全过程管理是指对配电网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到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通过强化全过程管理,可以确保配电网的各项工作都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全过程管理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创新配电网运营管理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传统的配电网运营管理模式可能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因此,需要不断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可以包括引入新的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运营流程等,以提高配电网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提升标准化水平:标准化是确保配电网建设和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提升标准化水平,可以确保配电网的各项工作都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和要求,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同时,标准化还有助于降低建设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推进先进科技研发和应用:科技是推动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推进先进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提高配电网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配电网的转型升级。这包括引入新的技术手段、研发新的设备、优化运行算法等,以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
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电力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配电网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配电网发展的活力。这包括完善电价形成机制、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等,以提高配电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能产生的项目方向分析】
【配电网全过程管理优化项目】:
强化配电网的全过程管理,从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到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配电网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管理策略,提高配电网的效率和可靠性。
【配电网智能化改造与升级项目】:
结合物联网采集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配电网的智能化改造与升级项目。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控制、智能调度、故障自愈等功能,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配电网运维效率提升项目】: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开展配电网运维效率提升项目。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运维策略和流程,提高运维效率;利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巡检和故障自动识别,降低运维成本和提高运维质量。